谐音字的演化史(谐音字的起源与演变)?

33
用户回答
除了字形,汉字还有一个重要问题是字音。有时候,字音成为表示字义的唯一方式。此外,汉语中还有很多同音但字形、字义不同的词语。于是,人们巧妙地利用这些谐音,创造了不少含义深远、引人深思的词语。

在过去,老百姓被压迫、被欺凌时,常常用汉字的谐音表达自己的情绪,例如宋代时流行的歌谣。这些歌谣把当时的奸臣贼党,如童贯、蔡京、高俅、何执中等人,用谐音的方式骂得狗血淋头。比如“打破筒,泼了菜,便是人间好世界”,其中“筒”与“童”音谐,“菜”与“蔡”音谐,“羔”与“高”音谐,“荷”与“何”音谐,分别用打、泼、杀、吃等表达他们对这些奸臣的仇恨和愤怒。谐音的创作往往形成“谐音体”这一修辞手法,自从“子夜歌”问世以来就被广泛应用。

不仅在民间歌谣中,谐音也广泛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民俗中。例如,人们常在大门上贴“福”字来追求家庭或个人的幸福和吉祥。有时候人们会故意将“福”字倒过来贴,这是因为“到”与“倒”谐音。再比如,民间年画中最常见的主题就是鱼,因为“鱼”谐“余”(表示富裕),以及莲花谐“连”,人们常把鱼和莲花画在一起,表达“连年有余”、“日子过得富足”的希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