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方面是“五行学说”,最早的思想来源于《皇帝内经》的五运,五运包括木运、土运、火运、水运和金运。对于五运六气,古人相信得很深。毕竟,“二十四节气”就是由五运思想和其他思想衍生出来的。这可以说是当时的“定理”,相当于我们现代的科学!
第二方面是古人的信仰。他们认为“人法地,地法天,天法道”,所以用“五行”来取名,正好用“人”法“地”,再用“地”法“天”,而“天”自古以来就被认为是“神”的居所。这样的“法”,古人认为“人”可以法“天”,“天”能够收到信息,给他们带来好运。在古代,百姓较多,官员较少,如果用“五行学说”的五行来命名,他们认为可以让“天”给他们带来好运!这些思想也是流行盛世的一部分。按我们现代人的话来说,它的作用就相当于安慰剂的功效。
第三方面是“五行学说”中的相生、相克、相乘和相侮的关系。这些哲学思想使古代人认为“人”的名字应该与天地关系一样,互相补充,互相影响。这样就达到了所谓的“平衡”自然状态。
以上是我对古人喜欢用“五行学说”起名的三个方面的认识。如果您对此有任何想法,请在下方的评论区讨论。